查看原文
其他

一开始,他跟你完全不同,渐渐的,他和你变得一样。这种感情就是爱

布拉格向北 布拉格向北
2024-08-30



01

好辩论的心理机制


最初,只是晚间桌前的一场对话,后来演变成一场争论。不知为何,你希望自己事事正确,你认定对方没你懂得多。

 

赢并没给你带来喜悦,反倒让你跟家人关系紧张。是什么让你停不下来跟人争吵呢?

 

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看待人们的好胜心,就像上帝俯瞰孩子,知道人在口头上争高下,多半身不由己。

 

这是肾上腺素引发的自然反应。就像我上一篇文章里提到的那样,动机推理或士兵心态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的无意识。只要心里想着要赢,最有道德的人都难免犯错。

 


我们一旦为一件事投入精力,就不愿放手,为此情愿付出更高代价来避免输,但竞争对手恰恰也这样想。结果双方都继续追加投入,而不愿放弃“沉没成本”。

 

这种模式会让双方陷入僵局,做出各种各样无效的挣扎,无法脱身。这在战争、选举、攀比、赌博、投资,甚至非正式的争论中随处可见:

 

战争中,面对伤亡,双方都不允许自己的士兵白白牺牲,因此冲突升级,更多士兵会因此丧命。


政治竞选也一样。回看美国历任总统大选,你就会发现每届选举双方都付出比预想更高的代价。


作为个人的我们,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起无端的战争。对方的评论、甚至只是漠视的眼神就能让你感到威胁。


研究人员发现女性气质预示着更好的判断力。女性气质明显的人,共情程度高,能更好的理解痛苦和挫败感。他们不容易被自己的信念捆绑


研究表明,好的判断力与知识储备量无关。事实上,它跟智商的关系也不大,主要跟一个人的感受力有关。

02

投射



有时你遇到一个人,对他们有期待:期待优秀,期待对方礼貌,不给你添麻烦。因为有这种期待,你便不自觉地换个角度来看待他们。奇怪的是,时间一长,他们真的就变成你期待的那样!


你认为对方是个无用之人,他就真的越来越指望不上;你认为对方天赋异禀,他果然令你刮目相看;你认定对方不尊重你,他于是就搪塞你、敷衍你;你认为对方是佳偶良人,他便处处照顾你、维护你。

 

心理学上把这解释为投射:投射是内心的外化,我们会把个人经历向外界投射,外部世界感知到你的镜像,会配合你心中想象,把它变为现实。

 

如果你曾遭遇过背叛和虐待,你很可能会不信任任何人。这让你难以合作,无法与人亲密。


心理咨询师的作用,不是扭转你的想象,而是像一面镜子,让你看到镜中人就是你内心的模样。为了拥有好的关系,你得先照顾好自己,把自己过去的伤痕处理好。

 

投射往往是无意识的,你根本不知道它已经对你的生活造成多大影响。

 

在亲密关系中,你也许会说,他不再是我想象中的那个人,或者他变了。可你恐怕不相信,是你驱动你们的关系走到今天,你并非被动的受体。

 

时间,能让预测放大:他原本的样子逐渐消退,回到你预料的那样。

 

也许,是你一开始就对这段关系没有信心,你预设了很多困难、考验,这些想象会在现实中呈现,迫使着你们分开。当一段关系离去,你又会有种失望、幻灭、甚至愤怒的感觉。


无论是哪一种情绪,好好看一看她,你若能叫出她的名字最好,因为这种情绪很可能是你对内在自我不满的源头。

 

你以为是因为遇到跟你不同的人,才让你们相处得不愉快。其实决定你们的关系的,更多是你对待自己的态度。

 

你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,对待自己温柔、肯定、有耐心,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所爱之人。


对方给予的回应常常是在满足你的投射。你们于是就在一个高支持度的善因循环中成长。所以人们常说,好的感情能让两人变得更优秀,更稳定。

03

六个对策 让你远离无效辩论


心理咨询师在桌子上放着三块牌子,分别写着:“我很不幸”、“他们是魔鬼”、“我希望自己能好起来”。他会告诉来访者可以选任何一块牌子尽情说,都不会被打断。

 

这是个精神治疗业内的笑话。但它揭露人性,很多人心里在说,我是好人,你是坏人。

 

人们习惯向别人暗示自己不会退缩,期待对方能维护我们的尊严,顺着我们的意思。期待别人是理想听众、知心人。

 

以这种前提开始的对话,常导致指责和反诉、攻击与防守,这种交流消耗双方的精力,对谁都没好处。


建议你读当心你身边的能量吸血鬼那篇文章。提防被人吸走能量的同时,也要自查有没有盘剥过他人的情感。


有也没关系。

过去的就让它过去,

好好珍惜当下拥有的关系。


至于如何避免无效的争论,

我有以下六个建议:


1

归咎于交往模式


以工作关系为例,一般来讲,两个人的关系从熟人开始、到建立关系、延续关系、交恶,直到关系终止。这五个步骤,每前进一步,我们称之为“关系升级”。


处理每一段关系,都一定要明白你跟对方处于什么阶段。


关系升级,往往伴随着潜在的冲突。通常来说,越到后面越不容易处理。


人与人之间有压迫和紧张,若能在前面两三个阶段处理好,稳定在双方感觉舒服的状态,那是最好的。


如果你不幸跟某人交恶甚至不得不终止的程度,也不要太自责。你依然可以从中学到东西。你有责任保护好自己,哪怕为此终止一段关系。


关系升级,未必是你或对方谁的错,而是交往模式的产物。



2

给你的情绪命名,就是在驯服它


恋爱关系中的两个人,很容易因为莫名其妙的事情而吵架。你事后希望自己能更包容一点,别对对方指手画脚,可是脾气上来,还是做不到。

 

情侣、夫妻之间所有无效战争,都在于要争论谁对谁错。然而这样的战斗是多么荒谬啊!


它背后的逻辑是:一旦出现分歧,就必须听对的一方!所以每个人都使劲跟对方讲自己的道理,“只要我能把道理讲得对方心服口服,那就得按我的来。”

 

聪明人明白,对错之争只能对外,不能对内。家是港湾,即使你跟我不一样,你也有你的理由,我不必说服你,变得跟我一样。

 

你要做的只是给自己的情绪起一个名字,比如失望、惊讶,理解、或者爱,而无需做任何其他事。



3

稍作停留再回来



“嘿,我觉得这个话题很值得讨论,咱们休息一下,等晚饭后坐在沙发上慢慢聊”。

 

如果你能学会这样讲话,恐怕就比“我不想聊这么无聊的话题”或者“好吧,你对!我怎么说都是错的”要安全得多。

 

几年前,我跟一对年轻基督徒夫妇那里学了一招。


太太风情万种,性格谦逊,爱为别人着想。可她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,这对夫妻双方约定,每当她在书桌前点上只香薰,打开日记本或躺在床上听音乐的时候,就表示她需要一个独处的空间,安放自己的情绪。


丈夫下班后见到这种情形,就会体贴的说声“亲爱的,我就在客厅里,随时等你回到我身边”。

 

我很喜欢这个主意。为成年人,我们有时需要爱人的怀抱,有时真的只想一个人待会儿。



4

耐心听对方讲



你此时冷静、坚韧又自信,其他人这时候未必有这种品格,他们此刻就是要把闷在心里的话宣泄出来。你只是听,就证明你有理解对方的诚意。


你留给对方的时间,取决于对方对你的重要程度。你在意的人,允许他们在你面前失言、甚至失态。如果到你忍受的极限,回到上一条。


听,只是听,不给建议,不评价。大多时候,这足以缓和对方的紧张感,让你免于陷入一场恶战。


亲密关系里的愤怒,许多都是因为自己的真实意图明明被误解,对方还不停地跟你讲道理。

 

有魅力的爱人很少用道理去压人。他们理解你,尊重你是个独立的个体。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安静的男子有时能吸引到阅历丰富的优雅女性。


因为男人投射的是渴望了解你的心愿,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同你相信你能处理自己的事,而不是像毛小子那样不停地给你出主意。

 

所以当你爱上一个人,那就坦荡荡地面对、相处,肯定对方是值得你付出时间的人。

 

一开始,他跟你完全不同,渐渐的,他和你变得一样。这种感情,就是爱。


一旦心里住下一个爱的人,你就能解开自己之前生命沼泽中的怨气。爱和理解,在一段段关系中循环,帮助你打开一重重厚重的门,走向辽阔天地。


所以我常说:爱,是疗愈。向一个陌生人打开自己,进入彼此内心世界,是扫除童年创伤的好办法,也是建立友善、诚实、真实的关系的基础。



5

避免和好斗者纠缠



高自尊的人内心自洽,既尊重自己又尊重他人。与他们相处,更能获得满足和成就感。相反,那些低自尊、充满戾气的家伙,会让你疲惫又痛苦。

 

你要能从人群中识别出谁是好战之人,远离他们。

 

好战分子散发的信号其实很明显,以我的经验看,一旦对方显露出全知全能、油盐不进,我就意识到自己很可能是遇到了一堵墙,找个理由赶紧走,以免对方黏上你。

 

如果对方还是咄咄逼人,一心想击垮你、占上风,你要有办法喊停,从无谓的抗争中迅速脱身。


对此我有个百试不爽的应对方法,那就是:当对方根本不在乎你怎么想时,也别把他对你的看法放心上。

 

不要试图在对方面前捍卫你的观点!全知全能者喜欢高高在上、总能赢的感觉。你一旦承认他们赢了,退出战斗,你就无需继续承受无休止的攻击。

 

你退出的姿态需要照顾对方的自尊心,没必要招致怨恨。你可以这样说:“你这样理解我的意思|你这样想,让我感到很抱歉”,或者“你完全有权利这样想,对此我毫无意见”。

 

这些听起来体贴的话并非虚言。它帮你划清边界,捍卫对方守护他自己观点的权利,同时表明你没兴趣跟他缠斗对抗。

 

当你闭上嘴,他们心里会自我安慰的想:“看吧,这次我又赢了!”

 

不要为自己辩护,不要沾沾自喜。把注意力投入在你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上,别跟一个难缠鬼抢着说最后一句话。时刻提醒自己:我的时间和精力很珍贵。



6

接受普通



现代教育的一个怪现象就是,每个人都被教导着你必须足够优秀,才有权利获得祝福。这其实是错觉,它不是真的。普通并不等于无能,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。


一个人表现得卓越或者差劲,如果只是为了引起别人关注、脱离“普通”、成为“特别的存在”,是很难感受到快乐的。



我想用毛姆《人性的枷锁》里的几段话反思对“普通”的惶恐,也作为这篇文章的结语:

 

中学校长对天生脚部残疾的男主人公说:


“如果你始终认定自己是跛脚,这只能带给你屈辱。但如果你把它看作是个十字架,它就会给你力量让你去承担,因为你的肩膀茁壮有力,足以承担。这是上帝青睐你的象征,它将成为幸福的泉源,而非痛苦的道路。”

“他有看透事物本性的天赋,现实给予他的,总是与他梦中的理想相去甚远。
他不知道,在人生的旅途中,一个人要穿越多么辽远的荒山野岭、激流险滩,才能抵达真正的现实。以为青春尽是欢乐,这是种错觉。 这些幻想全是被灌输的,导致每次都会在现实面前碰壁,碰得头破血流。他们仿佛是一场阴谋的受害者。他们读过的那些精挑细选的书,还有隔着玫瑰色迷雾回忆长辈的话,都为他们铺设了虚假的人生。 “他很危险,因为他欺骗自己,却那么真心实意。他真诚地错把自己的放荡当作浪漫,把优柔寡断当作艺术气质,把无所事事当作哲人的超脱。他头脑庸俗,却极力追求高雅,所以他眼中的一切事物都被放大,轮廓模糊,蒙着多愁善感的金色薄雾。他撒谎,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撒谎,当他被戳穿,他却说谎言是美的。”



  - end -  



参考文献

Frank, R. H. (2011). The Darwin economy: Liberty, competition, and the common good. Princeton [N.J.: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.





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布拉格向北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